测试

测试
您的位置:
首页 > 测试

肝切除术后护理常识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和治疗

发布日期:2019-02-27 来源: 浏览量:

   

  肝切除术后护理常识及可能出现的症状和治疗

  通常,肝切除术后患者从复苏室或监护室开始,早期均需要胃肠减压、输液、吸氧、生命体征监护,注意各种引流通畅,避免引流管脱出,做好保暖工作,在病人尚未清醒或麻醉未消失前,不要贴身放热水袋取暖,以免烫伤。
一、术后卧床体位
手术结束后,应根据麻醉及病人的全身状况,术式,疾病的性质等选择卧床体位,使病人舒适和便于活动。
全身麻醉而尚未清醒的病人,应平卧,头转向一侧,使口腔内分泌物或呕吐物易于流出,避免吸入气管。
二、吸氧和祛痰
术后应根据病人的清醒程度、自主呼吸状态及血氧饱和度测定等作针对性处理。如果基本情况比较稳定,可给予鼻导管吸氧。为预防术后肺部感染、肺不张等并发症,病人需要学会术后能主动咳痰动作。为便于排痰,可静脉用痰液稀释剂及超声雾化吸入。
三、饮食和输液
何时开始进何种饮食,与手术范围大小及是否涉及胃肠道相关。腹部手术,尤其是胃肠道手术后,一般需禁食24~48小时,待肠道蠕动恢复,肛门排气后,可以开始进少量流质饮食,逐步增加到全量流质饮食,一般在第5~6日开始进半流质,第7~9日可以恢复普通饮食。
各种麻醉药物的延续作用将一直到术后约6小时才完全消失,因此在此期间不宜进食或饮水,以免呛咳、呕吐及误吸。
凡术后尚不能立即进食的病人均应给予静脉输液、全肠外营养(TPN)治疗,全面补充机体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,以免发生营养不良,以保证伤口的愈合和器官功能的恢复。
四、活动和起床
在病人手术后,原则上应该早期床上活动,争取在短期内起床活动。早期活动有利于增加肺活量,减少肺部并发症,改善全身血液循环,促进切口愈合,减少因静脉血流缓慢并发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。有利于肠道蠕动和膀胱收缩功能的恢复,从而减少腹胀和尿潴留的发生。有休克、心力衰竭、严重感染、出血、极度衰弱等情况,以及施行过若干有特殊固定、制动要求的手术病人,则不宜早期活动。
应在适当的时间在家属的协助下多进行翻身,还可轻叩背部,用双手由切口两侧按压,深呼吸和有效咳嗽,努力将痰咳出。
根据病情的恢复遵医嘱逐渐增加活动量。如酌情让他人扶持行走,练习下床活动应从床边站立开始,逐步扶床行走,每天二至三次,每次15至20分钟等。
五、创口的处理、缝线拆除
无菌手术创口一般只需在术后第3天作1次清洁换药。对有引流的创口则每天要换药,若覆盖的敷料被渗液浸透,则应随时更换。创口感染是术后常见并发症,应每天检查创口情况,局部是否有红肿、压痛等,及时发现并引流创口下的积液及脓液。
缝线的拆除时间,可根据切口部位、局部血液供应情况、病人年龄来决定。一般下腹部6~7日,上腹部7~9日,减张缝线14日,青少年病人可缩短拆线时间,年老、营养不良病人可延迟拆线时间,有时可采用间隔拆线。
六、引流管的处理
手术后病人身上会有几根非常重要的导管或引流管,作为观察病情或实施治疗的途径,如引流术后腹腔内残留渗血渗液,胃肠减压减少肠道积气积液,以及各种不同用途的引流管道,如中心静脉导管、导尿管、胆总管T形引流管。护士会将各引流管妥善固定,但病人和家属也要好好地保护它们,避免引流管扭曲,受压,堵塞及脱落。

  常见不适以及处理
一、伤口疼痛
麻醉作用消失后,切口皮肤受到刺激时会出现疼痛,切口疼痛在术后最初24小时内最剧烈,2~3日后疼痛明显减轻。切口持续疼痛,或在减轻后再度加重,可能是切口血肿,炎症乃至脓肿形成,应仔细检查,及时处理。
处理原则:应指导病人在咳嗽、翻身、活动肢体时,用手按抚伤口部位,以减少对切口张力刺激引起的疼痛。妥善固定引流管,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而引起疼痛。给予精神安慰,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。可采用一些止痛措施包括:镇痛药止痛,如吗啡、哌替啶等,镇痛泵止痛。
二、发热
发热可能是术后最常见的症状,一般升高幅度在1.0℃左右,通常外科手术后人体机能本身产生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,各系统释放出大量因子参与,属于应激反应。如体温升高幅度过大,或恢复接近正常后再度发热,或发热持续不退,就应寻找原因。可能的原因是感染、致热原、脱水等。要警惕留置导管并发感染,手术切口和肺部感染。如果发热持续不退,要密切注意是否由更为严重的并发症所引起,如腹腔内术后残余脓肿等。
处理原则:除了应用退热药物或物理降温法对症处理外,更应从病史和术后不同阶段可能引起发热原因的规律进行分析,如胸部X线片、创口分泌液的涂片和培养、血培养、尿液检查等,明确诊断并作针对性治疗。
三、恶心、呕吐
术后恶心、呕吐的常见原因是麻醉反应,待麻醉作用消失后,即可停止。术后功能性肠麻痹引起恶心、呕吐者,等待肠道蠕动恢复,肛门排气后,即可自行缓解。如手术后已数日而仍未排气,兼有腹胀,没有肠鸣音,可能是腹膜炎或其他原因所致的肠麻痹。如腹胀伴有阵发性绞痛,肠鸣音亢进,甚至出现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者,是早期肠粘连或其他原因所引起的机械性肠梗阻,应作进一步检查和处理。
处理原则:除了应用镇静、镇吐药物减轻症状外,应着重查明原因,进行针对性治疗。
四、腹胀
术后早期腹胀一般是由于胃肠道蠕动受抑制,肠腔内积气不能排出所致。通常在肠道功能恢复后消失。严重腹胀可使膈肌升高,影响呼吸困难,也可使下腔静脉受压,影响血液回流。此外,对切口的愈合,也将发生影响,故需及时处理。
处理原则:可应用持续胃肠减压,以及高渗溶液低压灌肠,提高胃肠动力治疗,中医针灸,中药治疗,理疗等。
五、呃逆
手术后发生呃逆者并不少见,多为暂时性,但有时可为顽固性。呃逆的原因可能是神经中枢或膈肌直接受刺激引起。
处理原则:手术后早期发生者,可采用压迫眶上缘,短时间吸入二氧化碳,抽吸胃内积气、积液,给予镇静或解痉药物等措施,施行上腹部手术后,如果出现顽固性呃逆,要特别警惕吻合口或十二指肠残端漏,导致膈下感染之可能。

  
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处理
手术后可能发生各种并发症,掌握其发生原因及临床表现,如何预防,一旦发生后应采取的治疗措施,是术后处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。
一、术后出血
术中创面渗血,原来痉挛的小动脉断端舒张,结扎线脱落等,都是造成术后出血的原因。术后出血可以发生在手术切口、空腔脏器及体腔内。覆盖切口的敷料被血渗湿时,就应疑及手术切口出血。腹部手术后腹腔内出血,如果不是较大的血管出血,早期的临床表现不一定十分明显,特别是没有放置引流物者,只有通过密切的临床观察,必要时进行腹腔穿刺,才能明确诊断。术后早期出现失血性休克的病人有烦躁,无高热、心脏疾患等原因的心率持续增快,往往先于血压下降之前出现;中心静脉压低于0.49kPa;每小时尿量少于25ml;在输给足够的血液和液体后,休克征象和检测指标均无好转,或继续加重,或一度好转后又恶化者,都提示有术后出血。
预防和治疗:手术时务必严格止血;结扎务必规范牢靠,切口关闭前务必检查手术野有无出血点,都是预防术后同血的要点。一旦确诊为术后出血,都须再次手术止血。
二、切口感染
切口感染是指因清洁切口和可能污染切口并发感染。切口感染的原因除了细菌侵入外,还受血肿、异物、局部组织血供不良、全身抵抗力削弱等因素的影响。术后3~4日,切口疼痛加重或减轻后又加重,并伴有体温升高,脉率加速,白细胞计数增高,即提示切口可能感染。体格检查时,可发现切口局部有红、肿、热和压痛,或有波动感等典型体征,有疑问时,可以作局部穿刺,或拆除部分缝线后用血管钳撑开,进行观察。
预防和治疗:根据切口感染的发生原因,预防应着重于:①严格遵守无菌技术;②手术操作轻柔精细;③严格止血,避免切口渗血、血肿;④加强手术前后处理,增进病人抗感染能力。已形成脓肿者,应予切开引流,待创面清洁时,可考虑二期缝合,以缩短愈合时间。
三、胸腔积液
原因为膈下积液引流不畅;膈顶部、后腹膜和肝裸区存在创面;肝功能不全导致低蛋白血症;肝周围的广泛分离导致淋巴管损伤,引起淋巴引流不畅等。
预防和治疗:保护肝功能以及补充白蛋白避免渗出增加;保证膈下积液引流充分,减少胸腔刺激性反应;胸腔积液量少时,可不必特殊处理,一般可自行吸收。如量多且伴有呼吸困难、胸痛、发热,可在B超引导下行胸腔穿刺抽液。
四、肺不张
常发生在胸、腹部大手术后,多见于老年人、长期吸烟和患有急、慢性呼吸道感染者。手术后,又由于呼吸活动受到限制,肺泡和支气管内易积聚分泌物,如不能很好咳出,就会堵塞气管,造成肺不张。表现为术后早期发热、呼吸和心率增快等。颈部气管可能向患侧偏移。胸部叩诊时,常在肺底部可以发现浊音或实音区,听诊时有局限性湿性罗音,呼吸音减弱、消失或为管性呼吸音。胸部X线检查,出现典型的肺不张征象。
预防和治疗:保持顺畅的呼吸活动是主要的预防措施:①术前锻炼深呼吸。腹部手术者,需练习胸式深呼吸;胸部手术者,练习腹式深呼吸。②术后避免限制呼吸的固定或绑扎。③减少肺泡和支气管内的分泌液。病人如有吸烟习惯,术前2周停止吸烟。④鼓励咳痰,利用体位或药物以利排出支气管内分泌物。⑤防止术后呕吐物或口腔分泌物误吸。同时给予抗生素治疗。
术后并发肺不张,要鼓励病人深吸气,帮助病人多翻身,解除支气管阻塞,使不张的肺重新膨胀。帮助病人咳痰的方法:用双手按住病人季肋部或切口两侧,限制腹部或胸部活动的幅度,在深吸气后用力咳痰,并作间断深呼吸。痰液粘稠不易咳出,可使用蒸气吸入,超声雾化器或口服氯化铵等,使痰液变稀,以利咳出。必要时可考虑作气管切开术,使于吸引痰液。
五、尿路感染
尿潴留是术后并发尿路感染的基本原因,感染可起自膀胱炎,上行感染引起肾盂肾炎。急性膀胱炎的主要表现为尿频、尿急、尿痛,有时尚有排尿困难。尿液检查有较多的红细胞和脓细胞。急性肾盂肾炎多见于女性,主要表现为发冷发热,肾区疼痛,白细胞计数增高,中段尿作镜检可见大量白细胞和细菌。尿液培养可以明确菌种。
预防和治疗:术后指导病人自主排尿防止尿潴留,及时处理尿潴留,是预防膀胱炎及上行感染的主要措施。尿潴留的处理原则,是在膀胱过度膨胀前设法排尿。如尿潴留量超过500ml时,应放置导尿管管持续引流。尿路感染的治疗,主要是应用有效抗生素,维持充分的尿量,以及保持排尿通畅。
六、胆漏和腹腔内感染
常见为肝脏局部组织坏死、结扎线脱落所引起。多见为漏出胆汁积聚于膈下或肝下间隙,引起脉快、高热乃至呼吸窘迫等。少数可扩散至全腹引起弥漫性胆汁性腹膜炎。预防要点是尽量减少手术引起局部肝组织缺血坏死的机会;保证断端胆管的结扎可靠;关腹前检查肝切面是否有胆汁漏;手术区域术后放置引流,保持引流通畅。胆漏的治疗主要在于引流通畅,如双套管能有效引流,可在保持引流通畅的情况下辅以生长抑素、抗感染等治疗;如双套管不能有效引流,可在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,必要时可在内镜下置鼻胆管引流,以降低胆道压力。经上述保守治疗一般能在3-7天内愈合。少数病人如肝内、外有较大胆管损伤需择期手术修复。术后腹腔感染多因引流不畅、积液残留感染所致,术后一旦出现持续高热、顽固性呃逆、白细胞升高等,应做B超检查。B超引导下经皮置管引流,配合抗生素的应用等,可有效治疗腹腔内局限性感染。
七、肝衰竭
肝切除术后的肝功能损害与肝脏病变、肝硬化程度、肝切除量、麻醉以及手术中出血量等因素密切相关。严格掌握手术指征、术前做好充分准备,合理掌握肝切除量,术前术后积极的保肝治疗可起到预防作用。术后出现肝功能不全甚为常见,多能经保肝、支持等治疗逐渐好转,一旦出现肝衰竭则预后极差。